2019已經是第3次要帶璿璿搭飛機出國旅遊了。
雖然旅行的國家都還是侷限在日本,
但為了減少各種可能的風險,
諸如衛生問題、飲食不適應拉肚子、交通不便長途步行嚴重鐵腿、民風不正錢包被竊、安全疑慮等....
在他上國小之前,我沒轉念,應該還是以這個方向挑選旅遊地點,才能保障整體品質。
廢話太多,還是快切入重點....
出國收拾行李時,我通常會設想好總共要帶幾個行李箱(托運?或手提?)、幾個隨身包(貼身包?媽媽包?)
考量的方向也會牽涉到:行程的路線、玩的類型、季節、人手...等因素。
以今年的旅行為例,由於2大1小,為了方便移動頂多攜帶2只行李箱。
2~3歲的年齡,孩子很容易腳痠、腳痛、腳暈,面對各種可能的不適症,還有隨時隨地能讓他小歇午覺,輕巧好收納的娃娃車顯得相當重要。
評估其中1人需要負責推娃娃車,於是就決定以1只大型李箱為主。
因為還沒借尿布,隨身仍要攜帶5片左右的量,外加兒童餐具、濕紙巾、毛巾、換洗衣物、小風衣外套等,我想輕巧多層的媽媽包仍是很好的選擇。
對抗產後無限期的金魚腦,一定要幫自己準備一個貼身可以放手機、錢、護照、票卡等重要物品的隨身包。
深思熟慮後,最理想的組合應該是:1推車+1大型李箱+1媽媽包+1隨身包。
因此在製作Checklist的時候,我會在物品的後方多畫3個欄,分別是:行李箱、媽媽包、隨身包。
再實際打包之前,先將物品透過表格先分配到不同的包包中,可以節省很多時間,也避免出錯。
整體清單的規劃,不免俗的,要先把十大類先列出來:
證件
行程資料
3C通訊與攝影
財務
衣物
個人用品
常備藥品
寶寶用品
防曬用品 (for夏季)/禦寒用品 (for冬季)
雜項
類別出來後,再依需填入或調整這次旅途所需要用的到物品項目。
於是,清單就這麼出爐囉!
始終相信有好的規劃,才能減少旅行中的不便,
當然,我並不抗拒旅行中所帶給我的驚喜或意外,
但對於本人來說,確實增加了許多的安全感!也免了不少突發事件引來無畏的花費。